柴洁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放眼长三角大地,民营经济正迸发出蓬勃生机——上海80%的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是民营企业,民营经营主体占比超九成;江苏民间投资占比66.1%、稳居全国第一;浙江民营企业在册总量350.53万家,占企业经营主体总量的92.06%,相当于每千人拥有56家民营企业;安徽民营经营主体占比92.5%。从新能源汽车到量子信息,从民用航空到人形机器人,民营企业在众多领域蓬勃发展、脉动强劲。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江苏围绕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出实招、破障碍、强供给,为其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近日,江苏省市场监管部门印发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围绕七个方面制定了43项重点任务,以“全链条整合、特色化供给、品牌化赋能”组合拳,积极构建“监管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在推动民营经济主体准入准营退出便利化上,将深化企业开办、变更、注销、迁移“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在营造保障民营经济主体公平竞争和合法权益的市场环境上,将开展公平竞争审查能力提升行动;聚焦医药、公用事业、殡葬等重点行业,深入推进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此外,任务清单要求,加大对相关行业领域民营经济主体发展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试点推进个体工商户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企业合规经营指导;深入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这些举措以高水平监管和高质量服务为出发点,精准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展现了江苏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务实态度。推动市场监管部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升级;实现市场监管赋能民营经济发展从“普惠服务”向“精准发力”转变。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底色,是浙江“8+4”经济政策体系的发力点和落脚点。浙江在今年早些时候印发了《浙江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以一套系统性的“组合拳”,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民间投资是提升投资质量、增强投资活力的关键力量。浙江在2023年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了民间投资要素保障“三个70%”,2024年“8+4”政策将之吸纳,今年发布的“8+4”政策又将该比重进一步提高到80%,即省“4+1”专项基金、新增用地和存量用地、新增能耗等要素,投向民间投资项目比重力争提升到“三个80%”。在此前“三个70%”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再提升。同时股指外汇股票配资门户,浙江还将推出一批能源、交通领域优质项目吸引民间投资,核电、海上风电项目民营资本参股比例不低于10%。视线移至江淮大地,安徽将目标放在金融业高质效服务民企上。近日,安徽金融监管局结合民营经济促进法专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加力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要求银行机构单列民营、小微企业贷款计划股指外汇股票配资门户,力争民营企业贷款增速、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截至2025年4月末,安徽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0.7%,连续35个月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民营企业中最薄弱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更高,达到15.5%,连续41个月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广大民营企业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诉求,也是监管部门关注和发力的重点。比如针对“融资难”问题,大力推动信用贷款和首贷户的拓展,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长30%,今年前4个月新增首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6万户。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则在立法层面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日前印发的《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六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其中,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一直都是金融部门关注的重点。上海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周小全介绍,新一轮信贷风险补偿和信贷奖励政策将奖补资金规模由每年2.5亿元提升到5亿元,将科技、外贸、农业等重点行业贷款不良率原0.5%的补偿门槛全部取消,补偿比例提升到55%,对首次贷款额外再提高5%。在近日举行的上海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立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建议,为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上海可在地方立法层面“先行先试”,制定《上海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把握“从规律到规则、从政策到法律、从问题到对策”的立法路径,争取制定出一部专业规范、守正创新的高质量条例,为中央后续的改革积累必要的地方实践经验。
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